偃麦草与小偃麦染色体组构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Ⅱ.八倍体小偃麦与四倍体小麦杂种的减数分裂观察

被引:3
作者
张大明
李集临
王同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2]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小偃麦; 硬粒小麦; 提摩菲维小麦; 杂种; 减数分裂; 染色体组重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获得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与二个四倍体小麦物种,硬粒小麦和提摩菲维小麦的杂种的基础上,观察了F1的减数分裂。中期Ⅰ不仅出现许多单价体,还观察到极复杂的多价体,二个杂种平均每细胞构型分别为13.5Ⅰ+11.1Ⅱ+1.67Ⅲ+0.24Ⅳ+0.02Ⅴ+0.04Ⅵ和19.8Ⅰ+7.01Ⅱ+2.16Ⅲ+0.27Ⅳ+0.10Ⅴ+0.01Ⅵ+0.004Ⅶ。后一杂种后期Ⅰ细胞中观察到平均7.14个单价体排列于赤道板,其分裂过程显然与由交叉维系的染色体不同。对此杂种作了花药培养,得到了绿苗。讨论了以这种“8×4”杂种形成具有重建型染色体组的次级六倍体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22+322 +322-32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五个八倍体小偃麦细胞学稳定性和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J].
钟冠昌 ;
穆素梅 .
作物学报, 1983, (01) :39-44+73
[2]   小偃麦新品种与中间类型的选育途径、程序和方法 [J].
孙善澄 .
作物学报, 1981, (01) :51-58
[3]   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的研究——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 [J].
钟冠昌 ;
高国安 .
作物学报, 1980, (04) :219-224+261
[4]   八倍体小偃麦的形成、减数分裂稳定性和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J].
管启良 .
作物学报, 1980, (03) :129-137+193
[5]   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杂交中间型遗传的研究 [J].
李集临 ;
孙善澄 .
遗传学报, 1980, (02) :157-164+209
[6]   春小麦与天兰冰草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 [J].
祁适雨 ;
于世选 ;
张耀辉 ;
于光华 ;
宋凤英 .
中国农业科学, 1979, (02) :1-11
[7]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分析——小麦与偃麦草杂交的研究(三) [J].
Group of Eemote Hybridizatron ;
Northwestern Institute of Botany .
遗传学报, 1977, (04) :283-293+377
[8]  
多年生小麦[M]. 农业出版社[苏]H·B·齐津 著, 1982
[9]  
Schmidt, 1954: A study of the meiotic stability of certain Agrotricum hybrids. Marshall, H. G. and J. W. Agronomy Jour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