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体系的构建

被引:11
作者
钱鞠
王根绪
马金辉
高前兆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4] 甘肃兰州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恢复建设; 支撑体系; 西北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脆弱性叠加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提出应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此为重要支撑,恢复与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138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干旱区沙地资源农业利用模式的经济生态综合评判 [J].
肖生春 ;
肖洪浪 .
中国沙漠, 2002, (01) :63-68
[2]   天山北部山地-绿洲-过渡带-荒漠系统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范式 [J].
张新时 .
植物学报, 2001, (12) :1294-1299
[3]   西北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J].
董锁成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 (02) :111-118
[4]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咨询意见 [J].
安芷生 ;
程国栋 ;
刘宝 ;
戴金星 ;
张彭熹 ;
陆大道 ;
胡鞍钢 ;
王毅 ;
张信宝 ;
李锐 ;
张志强 ;
温军 ;
蔡演军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0, (06) :403-406
[5]   21世纪我国水利发展的生态观附视频 [J].
李国英 .
中国水利, 2000, (10) :16-17+4
[6]   西部大开发应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J].
王芳 ;
寇俊峰 ;
邓吉华 .
中国水土保持, 2000, (10) :7-8+42
[7]   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J].
李丽娟 ;
郑红星 .
地理学报, 2000, (04) :495-500
[8]   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 [J].
汪恕诚 .
中国水利 , 2000, (05) :7-9
[9]   21世纪的中国大水利建设 [J].
刘树坤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0, (02) :6-9+69
[10]   新疆生态用水量的初步估算 [J].
贾宝全 ;
慈龙骏 .
生态学报, 2000, (02) :2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