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体系的构建

被引:11
作者
钱鞠
王根绪
马金辉
高前兆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4] 甘肃兰州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恢复建设; 支撑体系; 西北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脆弱性叠加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提出应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此为重要支撑,恢复与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138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大西部 水!水!水![N]. 唐先武,龙兵.科技日报. 2001 (001)
[12]  
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冯尚友著, 2000
[13]  
区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M].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 夏军著, 1999
[14]  
中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M]. 地震出版社 , 陈梦熊著, 1998
[15]  
中国干旱区水文及水资源利用[M]. 科学出版社 , 汤奇成等著, 1992
[1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耦合模型与应用 [J].
蒋业放 ;
梁季阳 .
地理研究, 2000, (01) :37-44
[17]   西部开发 科技先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科学技术支撑作用 [J].
田均良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0, (02) :130-132
[18]   中国水资源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J].
刘春蓁 .
中国水利, 2000, (02) :36-37+4
[19]   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 [J].
赵平 ;
彭少麟 ;
张经炜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53-58
[20]   21世纪初期我国水利发展展望 [J].
关业祥 ;
陈群香 ;
姚建文 ;
不详 .
中国水利 , 2000, (01)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