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富集规律

被引:57
作者
金之钧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层系; 油气富集; 烃源岩; 优质储层; 盖层; 斜坡带; 构造枢纽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富集机理认识的深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塔河大油田和普光大气田的发现为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富集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地质实例.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发育时代老、经历构造改造期次多、烃源岩差异性热演化、礁滩相复合体与风化壳岩溶储集体等多样性储层发育、盖层发育不均一(特别是膏盐岩)和后期油气藏多期改造与调整等因素,使得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发育于斜坡带的海相优质烃源岩多以硅质或钙质伴生的泥岩或灰泥岩为主,有机质含量高,生烃潜力大,不同区域热演化存在差异性;2)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改造作用(包括成岩、构造和流体)控制,斜坡带、不整合面、断裂带附近和流体活动区域优质储层发育;3)优质盖层,特别是膏盐岩盖层,是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关键,大型天然气田盖层多以膏盐岩为主.基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形成时间早和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与改造,油气富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斜坡带和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因为斜坡带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不仅发育优质烃源岩,而且储层多以礁滩复合体为主,盖层样式多;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因长期处于油气运移有利部位和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域,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910 / 92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对断裂活动的响应 [J].
吕修祥 ;
李建交 ;
汪伟光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3) :1-5+9
[2]   塔里木斜坡带类型、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J].
金之钧 ;
云金表 ;
周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27-135
[3]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 [J].
刘全有 ;
金之钧 ;
王毅 ;
李剑 ;
刘文汇 ;
刘志舟 .
石油学报, 2009, 30 (01) :46-50
[4]   塔里木盆地深部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影响 [J].
朱东亚 ;
金之钧 ;
胡文瑄 ;
张学丰 .
地质论评, 2008, (03) :348-354+434
[5]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J].
戴金星 ;
邹才能 ;
陶士振 ;
刘全有 ;
周庆华 ;
胡安平 ;
杨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473-484
[6]   中国南方膏盐岩分布特征 [J].
金之钧 ;
龙胜祥 ;
周雁 ;
沃玉进 ;
肖开华 ;
杨志强 ;
殷进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5) :571-583+593
[7]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J].
陈践发 ;
张水昌 ;
孙省利 ;
吴庆余 .
地质学报, 2006, (03) :467-472
[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特殊性问题 [J].
金之钧 .
地学前缘, 2005, (03) :15-22
[9]   克拉2气田石油地质特征 [J].
贾承造 ;
周新源 ;
王招明 ;
李启明 ;
皮学军 ;
蔡振忠 ;
胡晓勇 .
科学通报, 2002, (S1) :91-96
[10]   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初探 [J].
金之钧 ;
张刘平 ;
杨雷 ;
胡文瑄 .
地球科学, 2002, (06) :65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