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被引:181
作者
戴金星 [1 ]
邹才能 [1 ]
陶士振 [1 ]
刘全有 [1 ]
周庆华 [1 ]
胡安平 [2 ]
杨春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大气田; 形成条件; 主控因素; 生气中心; 成藏期; 煤成气;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定量或半定量地研究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特别注重研究那些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的量化和半量化条件和因素,认为中国大气田分布在生气中心及其周缘(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晚期成藏是中国大气田形成的普遍规律(除鄂尔多斯盆地的大气田和徐深气田成藏在白垩纪外,其余大气田均成藏于第三纪和第四纪),有效烃源区内古隆起圈闭有利于大气田形成(分为古构造形成与聚气同步型、古构造聚气滞后型、古构造聚气叠置型),大气田多形成于煤系或其上、下圈闭(分为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大面积孔隙型储集体(砂岩储层孔隙度多大于12%,渗透率多大于3×10-3μm2;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多大于3%,渗透率多大于1×10-3μm2)和低气势区有利于形成大气田。综合利用这些条件指导中国大气田评价和勘探,近10 a来取得了好的效果,发现储量在1000×108m3以上大气田8个(克拉2、苏里格、大牛地、榆林、乌审旗、子洲、普光和徐深等气田),促使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2005年天然气产量达500×108m3。
引用
收藏
页码:473 / 48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J].
马永生 .
石油学报, 2007, (02) :9-14+21
[2]   中国天然气勘探及其地学理论的主要新进展 [J].
戴金星 ;
胡安平 ;
杨春 ;
周庆华 .
天然气工业, 2006, (12) :1-5+191
[3]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研究 [J].
冯子辉 ;
刘伟 .
天然气工业, 2006, (06) :18-20+154
[4]   高效气源灶及其对形成高效气藏的作用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汪泽成 ;
王红军 ;
张水昌 ;
王云鹏 ;
赵长毅 ;
苗继军 .
沉积学报, 2005, (04) :709-718
[5]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兆云 ;
王红军 .
地学前缘, 2005, (04) :499-506
[6]   “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薛叔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7-12
[7]   中国大中型气田分布的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 [J].
王庭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8
[8]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王红军 .
石油学报, 2005, (01) :1-7+12
[9]   晚期成藏对大气田形成的重大作用 [J].
戴金星 ;
卫延召 ;
赵靖舟 .
中国地质, 2003, (01) :10-19
[10]   加强天然气地学研究 勘探更多大气田 [J].
戴金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1)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