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37
作者
许文强
罗格平
陈曦
肖鲁湘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干旱区绿洲; 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粒度分布; 土地利用强度;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5.06.01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干旱区三工河流域下游绿洲作为研究区,应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选择12种土地利用系统,采集上层(0~20 cm)和下层土壤(20~40cm)样品,分析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砂和粉砂组成,土地利用系统对砂、粉砂和粘土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无论上层还是下层,不同土地利用系统土壤砂、粉砂和粘土含量差异明显。(2)绿洲土壤砂含量随着土地种植年限增加有降低的趋势,而粉砂和粘土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不同的土地利用强度下土壤粒度分布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土地利用强度大的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土壤粉砂和粘土含量较高,土壤质量得到了逐步改善;而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土地利用系统土壤砂和粉砂含量高,土壤质地差。说明干旱区绿洲的人类农业活动基本趋于合理,绿洲生态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并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00 / 8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养分及有机质组成变化趋势的研究 [J].
司东霞 ;
吕福堂 ;
张敏 ;
戴保国 .
土壤通报, 2004, (05) :566-569
[2]   泾河上游黄土高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 [J].
周群英 ;
黄春长 ;
庞奖励 .
干旱区地理, 2004, (02) :142-147
[3]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木下土壤“肥岛”研究进展 [J].
陈广生 ;
曾德慧 ;
陈伏生 ;
范志平 ;
耿海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295-2300
[4]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681-1686
[5]   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 [J].
王根绪 ;
马海燕 ;
王一博 ;
常娟 .
冰川冻土, 2003, (04) :359-367
[6]   基于GIS的干旱区LUCC分析和模拟方法探讨 [J].
阎金凤 ;
陈曦 .
干旱区地理, 2003, (02) :185-191
[7]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 [J].
张燕 ;
张洪 ;
彭补拙 ;
杨浩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1) :23-26+31
[8]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 [J].
罗格平 ;
周成虎 ;
陈曦 .
地理学报, 2003, (01) :63-72
[9]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J].
樊自立 ;
穆桂金 ;
马英杰 ;
马映军 .
地理科学, 2002, (02) :184-189
[10]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J].
徐阳春 ;
沈其荣 ;
冉炜 .
土壤学报, 2002, (01) :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