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栉孔扇贝杂交子一代群体的遗传变异

被引:9
作者
李太武
孙修勤
刘艳
李春茂
郭皓
机构
[1]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3]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水产研究所
[5]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宁波
[6] 青岛
[7] 大连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杂交子代; 自交子代; 同工酶; 遗传变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8.3 [贝类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的两组杂交子代群体的 1 4个位点 2 4个等位基因。将它们各自的自交子一代作为亲本的参照组 ,对这四组子代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四组群体具有相同的基因位点控制同工酶的表达 ,但各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有所不同。统计结果表明 :杂交群体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自交群体的遗传变异。四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 (P 99)分别为 3 6 3 6%(CP中自交组)、3 0 77% (JP日自交组 )、3 0 77% (JFCM日雌中雄杂交组 )、3 0 77% (JM CF日雄中雌杂交组 ) ,平均杂合度观测值 (Ho)分别为 0 1 2 73 (CP)、0 1 0 5 5 (JP)、0 1 5 3 6(JFCM)、0 1 72 7(JMCF) ,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Ae)分别为 0 73 1 8(CP)、1 671 8(JP)、1 695 5 (JFCM)、1 692 7(JMCF)。杂交优势已初步显示出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100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 [J].
李广丽 ;
叶富良 .
水产学报, 2000, (05) :417-421
[2]   3种江珧同工酶遗传标记 [J].
王梅芳 ;
叶富良 ;
余祥勇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0, (02) :1-5
[3]   银鲫种内的遗传标记及其在选种中的应用 [J].
朱蓝菲 ;
蒋一珪 .
水生生物学报, 1987, (02) :105-111+193
[4]   各地钉螺α-磷酸甘油脱氢酶和酯酶同功酶变异的研究 [J].
许学积 ;
郭源华 .
动物学杂志, 1982, (02) :1-4+65
[5]  
分子群体遗传学与进化论.[M].[美]根井正利 著;王家玉 译.农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