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被引:155
作者
贾东
陈竹新
贾承造
魏国齐
李本亮
张惬
魏东涛
沈扬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龙门山; 褶皱冲断带; 川西; 前陆盆地;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3.03.010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引用
收藏
页码:402 / 4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J].
刘树根 ;
赵锡奎 ;
罗志立 ;
徐国盛 ;
王国芝 ;
C.J.L.Wilson ;
Dennis Arne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21-230
[2]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J].
王二七 ;
孟庆任 ;
陈智樑 ;
陈良忠 .
地学前缘, 2001, (02) :375-384
[3]   四川盆地基底结构的新认识 [J].
罗志立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85-92+94
[4]   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戴苏兰 ;
Dennis Arne ;
C.J.L.Wilson .
地质学报, 1995, (03) :205-214
[5]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变形机制(二) [J].
陈社发,邓起东,赵小麟,罗志立,刘树根 .
地震地质, 1994, (04) :413-421
[6]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变形机制(一)[J]. 陈社发,邓起东,赵小麟,罗志立,刘树根.地震地质. 1994(04)
[7]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蔡立国 ;
沈飞 .
地质学报, 1994, (02) :101-118
[8]   龙门山造山带崛起和川西陆前盆地沉降 [J].
罗志立 ;
龙学明 .
四川地质学报, 1992, (01) :1-17
[9]   龙门山造山带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模式 [J].
罗志立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1) :1-7
[10]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