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系地下水化学演化机制

被引:10
作者
宋保平
张先林
方正
陈中原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考古遥感开放研究实验室!上海
[2] 上海市城市地质研究院!上海
[3]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关键词
水化学演化; 第四系含水系统; 长江口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系沉积体系的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到海面波动的控制 ,其中地下水化学场也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 ,从而具有独特的演化模式。本文根据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划分出 3个含水系统 :全新统、中上更新统和下更新统含水系统 ;利用 Piper图解区分了更新统 2个含水系统中的水化学类型 ;同时探讨了地下水形成后所发生的演化。研究发现 ,区内地下水化学演化主要通 3三种作用进行 :1后期补给淡水对咸水的稀释作用 ;2地下水中钙离子对含水层沉积物中吸咐钠离子的交换作用 ;3不同类型地下水通过越流等形式发生的混合作用。另外 ,本区地下水中的 Ca2 +和 CO32 -离子对方解石来说已达过饱和。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黄骅含油气裂谷盆地第三系地下水化学场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J].
汪蕴璞 ;
林锦璇 ;
王翠霞 ;
叶思源 ;
梁国玲 ;
汪珊 .
地球学报, 1998, (03) :48-56
[2]   河北平原地下水化学环境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J].
郭永海 ;
沈照理 ;
钟佐燊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4) :360-365
[3]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 [J].
陈中原 ;
杨文达 .
地理学报, 1991, (04) :436-448
[4]   上海及长江口第四纪沉积层中埋盖的古河道 [J].
孙永福 .
上海地质, 1988, (04) :9-16
[5]   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全新世海侵问题 [J].
严钦尚 ;
洪雪晴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7, (06) :744-752
[6]   上海地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J].
袁兆盾 ;
孙翠玉 ;
卫克勤 ;
林瑞芬 ;
王志祥 .
上海地质, 1983, (02) :22-28+54
[7]   论上海地区的第四纪海进 [J].
闵秋宝 ;
汪品先 .
同济大学学报, 1979, (02) :109-128
[8]  
长江三角洲现代沉积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严钦尚等著, 1987
[9]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and Trace-Element Indices of the Yangtze Delta, Eastern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rine Transgressions[J] . Zhongyuan Chen,Zhenglou Chen,Weigou Zhang.Quaternary Research . 199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