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渤海湾盆地构造成因观点剖析
被引:27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建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北京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北京
来源: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拉分盆地;
走滑断层;
裂陷盆地;
砂箱实验;
渤海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有关渤海湾盆地构造形成机制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伸展 +走滑观点和伸展 +拉分观点 .这些观点从现有的断层成因模式或应力分析原理出发 ,强调多种应力方式或多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 ,动力学机制的解释比较复杂 .研究表明 ,盆地边界几何条件 (包括裂陷边界几何形态、边界断层的剖面几何形态及性质 )和裂陷伸展方向是决定裂陷盆地伸展构造形成特征的关键因素 ,而砂箱模拟实验是研究裂陷盆地构造形成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方法 .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伸展边界方向对伸展盆地正断层走向的影响——来自平面砂箱实验的启示[J]. 地质科学, 1999, (04) : 491 - 497+450周建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北京漆家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北京
- [2] 基于平面砂箱实验对黄骅盆地新生代构造成因的新解释[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3) : 281 - 287周建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中国北京
- [3] 渤海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伸展模式及其动力学过程[J].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4) : 316 - 323漆家福,张一伟,陆克政,杨桥,陈发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 [4]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1) : 128 - 139李鹏举,卢华复,施央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5] 华北及其邻区块体转动模式和动力来源[J]. 地球科学, 1994, (02) : 129 - 138徐锡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华北地区板内构造及深部过程初探[J].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1) : 4 - 13孙继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邢集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叶志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陈昌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
- [7] 渤海盆地构造变形分析及其拗陷机制[J].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1) : 1 - 18+2田在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韩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8] 渤海断陷盆地拉张量分析与油气潜力[J]. 石油学报, 1990, (02) : 1 - 12田在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韩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9] 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J]. 地震地质, 1989, (04) : 5 - 14+3余钦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郯庐断裂带的断裂活动对渤海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88, (04) : 96 - 104李桂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系李学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