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救济的实践隐忧与功能建构

被引:19
作者
王歌雅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离婚救济; 实践隐忧; 功能建构;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4.10.024
中图分类号
D923.9 [婚姻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离婚救济制度的体系建构,完成于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在十余年的司法实践中,离婚救济显现出实践隐忧——适用比例较低、救济数额较低、救济主体多为女性。引发上述救济掣肘的原因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性别的差异和制度设计的局限。为提升离婚救济制度的适用功能,需要在超越公与私二元对立格局以及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性别建构的基础上,完善离婚救济制度的适用基础,弘扬离婚救济制度的正义价值。因为,离婚救济,是平衡社会财富的背景性的制度安排;是实现矫正正义的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性的制度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家务贡献补偿:适用冲突与制度反思 [J].
王歌雅 .
求是学刊, 2011, 38 (05) :80-86
[2]   排挤与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 [J].
王歌雅 .
学术交流, 2011, (09) :75-78
[3]   离婚救济制度:实践与反思 [J].
王歌雅 .
法学论坛, 2011, 26 (02) :30-33
[4]   分配正义的两个考察维度 [J].
高兆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1) :5-15
[5]   夫妻忠诚协议:价值认知与效力判断 [J].
王歌雅 .
政法论丛, 2009, (05) :37-44
[6]  
离婚救济制度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李俊, 2008
[7]  
性别与法律[M]. 法律出版社 , 周安平, 2007
[8]  
离婚自由与限制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夏吟兰, 2007
[9]  
被建构的女性[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沈奕斐著, 2005
[10]  
法理学[M]. 法律出版社 , (德)伯恩·魏德士(BerndRuthers)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