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家鑫案看刑罚的殃及效果和罪责自负——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名家论坛(一)

被引:46
作者
朱苏力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药家鑫案; 死刑; 罪责自负; 殃及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刑罚总是会以某种方式波及或连累罪案的另一类受害人——罪犯的家人。为适度限制严重的殃及效果,中国社会长期实践并获得广泛接受的一个惩罚原则是,即使死刑罪有应得,但当罪犯是独生子女时,在某些案件中,可略微减轻罪犯的惩罚。当代中国可以借此进一步丰富罪责自负原则,从理念层面更多转向经验层面,这也是针对中国目前独生子女政策实践和刑事和解实践的必要刑事政策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及其健康效应——以深圳为例.[J].牛建林;郑真真;张玲华;曾序春;.人口研究.2011, 03
[2]   早期儒家的人性观 [J].
苏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5) :3-15
[3]   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 [J].
苏力 .
中外法学, 2009, 21 (01) :93-111
[4]   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 [J].
“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课题组 ;
郑真真 .
江苏社会科学, 2008, (02) :170-177
[5]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J].
郑真真 .
中国人口科学, 2004, (05) :75-80+82
[6]   面对中国的法学 [J].
苏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 (03) :3-12
[7]   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 [J].
风笑天 ;
张青松 .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2, (05) :21-31
[8]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18
[10]   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1996, (02)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