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12
作者
黄晓燕 [1 ,2 ]
冯志祥 [3 ]
李朗 [1 ,2 ]
姚炳魁 [1 ,2 ]
刘晓玲 [1 ]
机构
[1]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 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节约用水办公室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区; 划分方法; 对比分析; 江苏省;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4.06.006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运用适宜的划分方法则是超采区评价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水位埋深动态法、引发问题法、开采系数法等方法开展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并对划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面沉降相对水位变化的滞后性、不同方法依据的统计数据口径差异、地面沉降研究程度的地区差异等原因,各方法的划分结果及最佳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开展区域性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应综合各种方法的划分结果,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分析,以得到最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安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及生态修复量研究.[D].郝杰.长安大学.2011, 01
[2]   河北省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措施 [J].
苏晓虹 ;
张凤泉 ;
王玉娜 ;
李朝栋 ;
张召召 .
节水灌溉, 2013, (11) :76-77+81
[3]   地下水功能区划体系及其应用 [J].
唐克旺 ;
唐蕴 ;
李原园 ;
侯杰 .
水利学报, 2012, 43 (11) :1349-1356
[4]   地下水超采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过程 [J].
杨国强 ;
孟婧莹 ;
苏小四 ;
郭金淼 .
节水灌溉, 2012, (08) :34-38
[5]   中国典型地区地下水位对环境的控制作用及阈值研究 [J].
赵辉 ;
陈文芳 ;
崔亚莉 .
地学前缘, 2010, 17 (06) :159-165
[6]   苏锡常地区非线性地面沉降耦合模型研究 [J].
于军 ;
吴吉春 ;
叶淑君 ;
吴剑锋 ;
王光亚 ;
张云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 (05) :11-16
[7]   控制地面沉降条件下天津深层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 [J].
王家兵 ;
王亚斌 ;
张海涛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 (04) :74-78
[8]   苏锡常地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控制研究 [J].
缪晓图 ;
朱兴贤 ;
陆美兰 ;
陈福春 ;
皇甫阿富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02) :132-139
[9]   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的现状与未来 [J].
许烨霜 ;
余恕国 ;
沈水龙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6, (03) :352-357
[10]   黑龙江省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 [J].
张焕智 ;
秦紫东 ;
于新 ;
邓国立 ;
彭卉 .
工程勘察, 2006, (07)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