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地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控制研究

被引:10
作者
缪晓图
朱兴贤
陆美兰
陈福春
皇甫阿富
机构
[1] 江苏省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Ⅱ承压含水层; 超量开采; 地面沉降; 人工回灌含水层; 苏锡常地区;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7.02.026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论文通过苏锡常地区获取了孔隙水Ⅱ承压水开采水位衰变与地面沉降同步监测资料、含水层结构特征研究,论述了Ⅱ承压水压力成为含水层中所夹粘性土层由高压转卸荷膨胀的机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在不同顶板压力水头高度内。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系开采水位超过天然状态的水、土应力平衡面所致[1,2]。尚未超采区则消耗了天然状态高压强水压力。而超采区才是水、土应力失衡互动的结果。两者水力性质不同。给尚未发生地面沉降区由禁采转入按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控制开采措施和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区的形成条件找到了理论依据。提出了超采严重区禁采后,在远离高压强补给源地水位下降期增加在Ⅱ承压含水层上的附加应力荷载仍存在,潜在地面沉降量较大,需采取人工辅助的高压强回灌水来快速提高Ⅱ承压含水层水压强,扼制其沉降速率的治理措施。这不仅对该地区孔隙水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认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不同埋深孔隙水承压含水层水的开采利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评价允许开采资源方面将起导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条件与水、土应力平衡探讨 [J].
缪晓图 .
江苏地质, 2004, (04) :233-237
[2]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J].
缪晓图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03) :59-63
[3]   我国地面沉降模拟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J].
薛禹群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5) :1-5
[4]   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推动水文地质学发展——21世纪水文地质学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领域研讨会 [J].
袁道先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1) :1-44
[5]  
土质学与土力学[M]. 人民交通出版社 , 高大钊,袁聚云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