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寒武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56
作者
翟晓先 [1 ]
顾忆 [2 ]
钱一雄 [2 ]
贾存善 [2 ]
王杰 [2 ]
蔺军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天然气; 液态烃; 油气成因; 寒武系; 塔深1井;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深1井是中国及亚洲陆上最深的探井。在埋深8400 m左右、温度160℃、压力80 MPa环境下的上寒武统白云岩溶洞储集体中发现了褐黄色的液态烃。研究表明,井深6 800~7 358 m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气样的烃类气体含量为97%,干燥系数为0.97,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7.9‰,对应的气源岩Ro为1.65%1.91%,属于典型高演化油型干气,天然气轻烃指纹分析表明与塔河天然气具有相似的母质来源;塔深1井(8 406.4~8 407.37 m)液态烃的正构烷烃齐全,OEP为1.029,C21-/C21+为0.49~1.46,Pr/Ph为0.762~0.991,具有植烷优势,反映了还原—强还原环境的海相腐泥型烃源岩;从表征原油成熟度变化的Pr/nC17,Pr/nC18及芳烃甲基菲指数等分析,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较大区别,与来自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塔东2井、T904井原油相似,其族组分碳同位素δ13C分布于-29.13‰-25.84‰,具C27>C28<<C29甾烷特征,初步认为其来自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而高地层压力可能是其保存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轮南、塔河油田稠油油源对比 [J].
马安来 ;
张水昌 ;
张大江 ;
金之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31-38
[2]   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诸多证据 [J].
赵宗举 ;
周新源 ;
郑兴平 ;
范国章 ;
吴兴宁 .
石油学报, 2005, (03) :10-15
[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 [J].
顾忆 ;
黄继文 ;
邵志兵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6) :746-750
[4]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 [J].
王飞宇 ;
张水昌 ;
张宝民 ;
肖中尧 ;
刘长伟 .
地球化学, 2003, (05) :461-468
[5]   论我国海相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J].
王大锐 ;
宋力生 .
石油学报, 2002, (01) :31-34+39
[6]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流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J].
郝芳 ;
董伟良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79-85
[7]   塔里木盆地深层烃源岩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J].
张中宁 ;
刘文汇 ;
郑建京 ;
王琪 ;
陈国俊 ;
杨辉 .
沉积学报, 2006, (05) :769-773
[8]   正构烷烃奇偶优势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为例 [J].
罗宪婴 ;
赵宗举 ;
孟元林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1) :74-77
[9]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生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水昌等著, 2004
[10]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油气藏成藏机制 [J].
顾忆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4) :30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