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被引:11
作者
王平
机构
[1] 长安大学矿产开发研究所
关键词
牙形刺; 新种; 阿鲁共组; 早泥盆世; 巴特敖包; 内蒙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以碳酸岩相古生代地层发育而引人注意。经多年研究,特别是李文国等(1985)的研究,使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鹦鹉螺等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并依据牙形刺首先确定了在阿鲁共剖面有泥盆纪地层的存在。但本区泥盆纪地层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对牙形刺的研究加以解决。在王成源研究员的精心安排和亲自指导下,作者等在巴特敖包地区的七个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研究。经对158个样品(重667kg)的分析,在本区发现了大量的原定为志留纪的早泥盆世地层,包括西别河组命名剖面。分析结果同时证明,本区不存在志留系温洛克统的沉积。巴特敖包剖面断层发育,志留—泥盆纪地层交替出现,巴特敖包组应取消,原定的阿鲁共剖面层序颠倒。本区地层应厘订为志留系的西别河组(罗德洛统—普里道利统)和下泥盆统的阿鲁共组(Lochkovian阶),前者以包尔汉图剖面为标准剖面,后者应寻找更好的标准剖面。本文重点总结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的牙形刺。本区共建立了4个牙形刺带,文中共描述了8牙形刺属,21种,其中包括4亚种、1新种(Belodellataeniocuspidatasp.nov.)和1未定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34
页数:3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的西别河剖面与西别河组 [J].
王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4) :409-414
[2]   内蒙古古生代巴特敖包剖面的再研究 [J].
王平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 (03) :269-277
[3]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包尔汉图剖面牙形刺生物地层 [J].
王平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 (03) :322-331
[4]   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J].
王成源 ;
周铭魁 ;
颜仰基 ;
吴应林 ;
赵玉光 ;
钱泳臻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 (03) :255-264
[5]   新疆南天山东部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牙形类及其意义 [J].
夏凤生 .
古生物学报, 1998, (S1) :79-99+10
[6]   中国志留纪牙形刺属的修订 [J].
王成源 ;
奥德里奇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8, (01) :99-104
[7]   从牙形刺动物群论依木干他乌组的时代 [J].
张师本,王成源 .
地层学杂志, 1995, (02) :133-135+163
[8]   新疆库车地区早泥盆世早期牙形刺的发现 [J].
王成源 ;
张守安 .
地层学杂志, 1988, (02) :147-150+164
[9]   论我国志留系的建阶问题 [J].
戎嘉余 .
地层学杂志, 1985, (02) :96-107
[10]   北方槽区泥盆纪生物地理区的特征 [J].
王成源 .
地层学杂志, 1983, (03) :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