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被引:11
作者
王平
机构
[1] 长安大学矿产开发研究所
关键词
牙形刺; 新种; 阿鲁共组; 早泥盆世; 巴特敖包; 内蒙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以碳酸岩相古生代地层发育而引人注意。经多年研究,特别是李文国等(1985)的研究,使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鹦鹉螺等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并依据牙形刺首先确定了在阿鲁共剖面有泥盆纪地层的存在。但本区泥盆纪地层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对牙形刺的研究加以解决。在王成源研究员的精心安排和亲自指导下,作者等在巴特敖包地区的七个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研究。经对158个样品(重667kg)的分析,在本区发现了大量的原定为志留纪的早泥盆世地层,包括西别河组命名剖面。分析结果同时证明,本区不存在志留系温洛克统的沉积。巴特敖包剖面断层发育,志留—泥盆纪地层交替出现,巴特敖包组应取消,原定的阿鲁共剖面层序颠倒。本区地层应厘订为志留系的西别河组(罗德洛统—普里道利统)和下泥盆统的阿鲁共组(Lochkovian阶),前者以包尔汉图剖面为标准剖面,后者应寻找更好的标准剖面。本文重点总结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的牙形刺。本区共建立了4个牙形刺带,文中共描述了8牙形刺属,21种,其中包括4亚种、1新种(Belodellataeniocuspidatasp.nov.)和1未定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34
页数:3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新疆南天山志留纪—早泥盆世地层与动物群[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王宝瑜等著, 2001
[12]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的牙形石[M]. 科学出版社 , 安太庠,郑昭昌著, 1990
[13]  
中国南部早古生代牙形石[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安太庠著, 1987
[14]  
广西及邻区泥盆纪生物地层[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白顺良等著, 1982
[15]  
ConodontenchronologiedesSilurs (=Got-landiums)unddestieferenDevonsmitbesondererBercksichtigungderFormationgrenze. WALLISEROH. Symposium-BandZ.In-ternat ArbeitstagungSilur/DevonBonn-Bruxelles . 1962
[16]  
Lower Devonian conodonts fromthe northernYarrol Basin.Queensland. DRUCE E C. Bur.Miner.Resour.Aust.Bull . 1969
[17]   云南丽江上志留统和下泥盆统牙形刺 [J].
王成源 .
古生物学报, 1982, (04) :436-448+519
[18]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志留——泥盆纪生物地层的新认识 [J].
李文国 ;
戎嘉余 ;
董得源 ;
杨道荣 ;
苏养正 ;
王以福 .
地层学杂志, 1982, (02) :144-148
[19]   四川若尔盖早泥盆世普通沟组的牙形刺 [J].
王成源 .
西北地质科学, 1981, (03) :76-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