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LG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及裂缝特征

被引:1
作者
宋京京
张春生
李向峰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储层类型; 储集空间; 裂缝类型; 长兴组; 飞仙关组; LG地区;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储层精细对比为基础,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岩心分析及薄片鉴定等技术,对LG地区目的层段开展储层及裂缝发育特征研究。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孔隙可划分为LGⅠ型(台地边缘)和LGⅡ型(台地内部)两类,前者主要为粒间和晶间溶孔,后者主要为体腔孔和格架孔;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内)溶孔、晶间溶孔及铸模孔。两套储层的储集类型均属于裂缝-孔隙型,但裂缝或有效裂缝的发育差异显著,长兴组的有效裂缝数量为飞仙关组的2~5倍,长兴组的裂缝和孔洞对储层的贡献也要大得多。长兴组储层在各井中的平均厚度和有效厚度分别为24.62 m和13.98 m,发育规模较小,连续性较差;飞仙关组储层的平均厚度和有效厚度分别为39.15 m和26.96 m,在LG地区中部连续性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层序充填结构及成藏效应 [J].
陈洪德 ;
钟怡江 ;
侯明才 ;
林良彪 ;
董桂玉 ;
刘家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39-547
[2]   沿河湾探区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定量预测 [J].
周新桂 ;
张林炎 ;
屈雪峰 ;
李亮 ;
黄臣军 .
石油学报, 2009, 30 (02) :195-200
[3]   沈229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J].
邢玉忠 ;
樊太亮 ;
郑丽辉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3) :32-34
[4]   川东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研究 [J].
邓雁 ;
张延充 ;
李忠 ;
王勤耕 ;
曹明 ;
巫芙蓉 ;
张翠兰 ;
王玉华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 (05) :371-375
[5]   碳酸盐岩沉积相分析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刘殊 ;
甘其刚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 (03) :190-198
[6]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及评价方法 [J].
周新桂 ;
邓宏文 ;
操成杰 ;
袁嘉音 ;
毛晓长 ;
肖玉茹 .
地球学报, 2003, (02) :175-180
[7]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J].
王兴志 ;
张帆 ;
马青 ;
杨满平 ;
王一刚 ;
文应初 ;
杨雨 ;
张静 .
沉积学报, 2002, (02) :24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