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7
作者
周伟 [1 ]
高岚 [1 ]
刘豪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市场; CO2FIX V3.2软件;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4.01.041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森林碳汇作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之一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以广东省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为基础,利用CO2FIX V3.2软件,研究无林地最优固碳经营方案,模拟广东省2008—2057年的森林碳汇总量以及年增碳汇量的变化情况、新造林和现有有林地森林所固定的碳汇量等。结果表明,当无林地造林全采用商品林时,碳汇效应最大。在所有优势树种中,桉树的固碳能力最突出。广东省森林碳汇的潜力巨大,森林碳汇总量由2008年的172.9 Mt C增加至2057年的692.1 Mt C,累积森林碳汇量为519.2 Mt C,年均增加10.38 Mt C。2008—2057年,广东省新造林累积的碳汇量为176.6 Mt C,现有有林地的碳汇量为342.8 Mt C。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综述 [J].
何英 .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01) :22-27
[22]   福建杉木一般产区实生林标准收获表的编制研究 [J].
陈昌雄 .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04) :1-3+14
[23]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2001,291:2320~2322)的若干说明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赵淑清 ;
慈龙骏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02) :243-249
[24]   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J].
项文化 ;
田大伦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01) :89-95
[25]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研究 [J].
刘玉萃 ;
吴明作 ;
郭宗民 ;
蒋有绪 ;
刘世荣 ;
王正用 ;
刘保东 ;
朱学凌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11-16
[26]   江西次生栲树、木荷林生产力的研究 [J].
詹有生 ;
敖向阳 ;
林飞 ;
邵锦锋 ;
黄晓凤 .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06) :57-58+60-61
[27]   五台青杨天然林净生产力与营养元素积累的研究 [J].
张小泉,孟永庆,刘命荣,张复兴 .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03) :291-296
[28]   天然檫木混交林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Ⅰ.生物生产量及生产力 [J].
田大伦 ;
张昌剑 ;
罗中甫 ;
袁文选 .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0, (02) :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