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陆型壳体的活化(地洼)构造与成矿特点

被引:2
作者
陈国达
机构
[1]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2] 长沙,
关键词
壳体大地构造; 大陆型壳体活化; 地洼体制构造单元与成矿; 亚洲大陆;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98.04.001
中图分类号
P552 [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亚洲大陆岩石圈自古生代末起,相继在各个壳体发生活化,广泛形成地洼体制活动带,是亚洲大陆岩石围演化一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全球构造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当代地球科学中的前沿课题。从壳体大地构造这一新思路分别对地洼体制构造单元在亚洲大陆的发生时代、分布范围、类型、发育特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亚洲大陆地洼构造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主要矿种组合、主要矿床类型及其与其它大地构造类型的差别;亚洲地洼型成矿作用与多因复成矿床及超大型矿床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专门论述。有助于正确认识亚洲大陆广泛分布的有色、稀有金属内生矿床,以及泥炭、褐煤、油气田的构造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及其经济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9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初议壳体大地构造学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8, (03) :185-190
[3]   青藏高原隆升的历史背景和机因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7, (02) :95-108
[4]   壳体构造──一种综合大地构造学新概念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4, (04) :283-300
[5]   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建议 [J].
陈国达 .
地球科学进展, 1993, (03) :30-36
[6]   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刍议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2, (01) :1-71
[7]   日本列岛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 [J].
藤田至则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4, (04) :305-318
[8]   我国东部地洼区的一些地球化学特征 [J].
黄瑞华 .
地球化学, 1978, (03) :179-193
[9]   地洼区的特征和性质及其与所谓“准地台”的比较 [J].
陈国达 .
地质学报, 1960, (02) :167-186
[10]   地壳的第三基本構造單元——地窪区 [J].
陈国达 .
科学通报, 1959, (03)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