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土地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被引:29
作者
李强 [1 ]
刘剑锋 [2 ]
李小波 [2 ]
刘杰 [3 ]
刘张欣 [1 ]
张惠 [1 ]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
[2]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3]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评价; 空间分异; 提升机制;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土地承载力是区域协同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要素,构建由人均建设用地、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耕地、人口密度、单位土地产出和土地利用率6项指标构成的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进行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土地承载状态分为良好状态、一般状态、警戒状态和危机状态4个级别,空间分布上呈点状分散与带状聚集的分布特征;2)在京津冀经济发展快速与建设需求旺盛的环渤海地区、京津走廊、冀中南区域等均具有较好的土地承载状态;3)通过推进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统筹与协调配置,实施建设用地规模管理与空间管制机制,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可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土地资源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要素指数法的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J].
李强 ;
刘蕾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4, (01) :56-59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及优化路径 [J].
吕添贵 ;
吴次芳 ;
游和远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9) :3-10
[3]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态势研究 [J].
李国平 ;
王志宝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50 (03) :148-157
[4]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 [J].
秦成 ;
王红旗 ;
田雅楠 ;
姚治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2) (S2) :335-338
[5]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刘晓丽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5) :35-42
[6]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张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865-875
[7]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理学报, 2001, (03) :363-371
[8]   中国首都圈的概念与划分 [J].
谭成文 ;
杨开忠 ;
谭遂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0, (04) :1-7
[9]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J].
封志明 .
中国土地科学, 1994, (03) :1-9
[10]  
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石玉林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