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伸出度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25
作者
梁康迳
王乃元
杨仁崔
机构
[1] 福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2] 福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福州
[3] 福州
[4] 福州
关键词
水稻; 穗伸出度; eui基因; 节间长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34.5 [杂种优势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了2个不同来源水稻高秆隐性种质的6个杂交组合F1,F2,BF1以及相应亲本的穗伸出度.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和一些修饰基因所控制,F2分离世代相关分析表明,穗伸出度与株高、穗长、第1节间长、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4节间长、第5节间长的相关不显著.与第3节间长的相关在不同种质杂交的组合中表现不一致.通过连续回交和选择,已将粳型长节间种质的eui隐性基因导人籼型保持系中,转育不包颈籼型不育系的育种工作正在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380 / 3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高秆隐性水稻Grlc的遗传与利用研究——I.Grlc及其测交F1的株高特征和秆型 [J].
廖昌礼 ;
倪克鱼 ;
刘远坤 ;
黄宗洪 .
西南农业学报, 1988, (03) :43-46
[2]   水稻诱变获得隐性高秆基因 [J].
吴世弼 ;
张琦华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88, (01) :41-45
[3]   消除籼型野败不育系包颈现象的研究 [J].
申宗坦 ;
杨长登 ;
何祖华 .
中国水稻科学, 1987, (02)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