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成藏模式

被引:11
作者
熊伟 [1 ]
闵伟 [2 ]
尚冰 [2 ]
石红霞 [2 ]
贾容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地层型油气藏; 不整合体; 成藏动力; 浮力; 构造应力; 幕式充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地层油气藏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对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的分类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从静态和动态2方面入手分析其成藏模式.根据地层型油气藏与不整合面的关系首次提出“不整合体”的概念.分析了不整合体对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起作用的差异性,建立了不同的成藏模式.探讨了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指出浮力是地层型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的突然释放是油气幕式运聚的触发机制,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过程表现为具幕式特征的相对连续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 [J].
石万忠 ;
陈红汉 ;
陈长民 ;
庞雄 ;
朱明 .
地球科学, 2006, (02) :229-236
[2]   准噶尔盆地流体输导格架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 [J].
邹华耀 ;
郝芳 ;
张柏桥 ;
陈建平 .
地球科学, 2005, (05) :609-616
[3]   前陆冲断构造带地应力响应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J].
赵军 ;
彭文 ;
李进福 ;
王贵文 ;
李军 .
地球科学, 2005, (04) :467-472
[4]   阳霞凹陷超压成因及与油气成藏关系 [J].
石万忠 ;
陈红汉 ;
张希明 ;
陈惠超 .
地球科学, 2005, (02) :221-227
[5]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 [J].
肖乾华 ;
李美俊 ;
彭苏萍 ;
刘计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43-45
[6]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油气成藏条件及机理 [J].
陈中红 ;
查明 ;
曲江秀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2) :97-102
[7]   评述异常压力研究中的石油地质学新思想 [J].
刘晓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2) :245-250
[8]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J].
陈中红 ;
查明 ;
朱筱敏 .
古地理学报, 2003, (01) :120-126
[9]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10]   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研究 [J].
刘晓峰 ;
解习农 .
地球科学, 2003, (01) :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