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两种再分析资料的模拟效果分析

被引:7
作者
马晨晨 [1 ,2 ]
余晔 [1 ,3 ]
何建军 [1 ,2 ]
陈星 [1 ,2 ]
解晋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平凉雷电与雹暴实验站
关键词
WRF模式; NCEP再分析资料; 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研究两种再分析资料(NCEP和ERA Interim)对中尺度模式WRF模拟结果的影响,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通过NCEP/WRF和ERA/WRF两组模拟试验,探讨了这两种再分析资料在黄土高原地区对WRF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试验都能准确地模拟出2 m气温、相对湿度和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且ERA/WRF的模拟效果较好;由于黄土高原地形复杂,两组试验对10 m风速的模拟都不好;两组试验对地表辐射和地表通量的模拟结果相当,都能大致模拟出辐射各分量和地表通量的日变化,模拟偏差主要出现在正午时段;两组试验对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结果相似,对位温和比湿的模拟效果较好,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对风速的模拟效果稍差,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60,NCEP/WRF对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结果比ERA/WRF好。
引用
收藏
页码:698 / 71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黄土高原秋季气候对全球增暖的暖干化区域响应 [J].
王毅荣 .
高原气象, 2008, (01) :104-112
[22]   Comparison of Products from ERA-40,NCEP-2,and CRU with Station Data for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6, (04) :593-604
[23]   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预试验及其晴天地表能量特征分析 [J].
韦志刚 ;
文军 ;
吕世华 ;
陈世强 ;
奥银焕 ;
梁琳 .
高原气象, 2005, (04) :545-555
[24]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的基本特征 [J].
王毅荣 .
甘肃农业, 2004, (07) :12-13
[25]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 [J].
刘辉志 ;
张宏升 ;
卞林根 ;
陈家宜 ;
周明煜 ;
徐祥德 ;
李诗明 ;
赵翼浚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2, (01) :73-88
[26]  
Comparison of surface radiative flux parameterizations[J] . Atmospheric Research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