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冬春雪深年代际变化与南亚高压可能联系

被引:17
作者
周利敏 [1 ]
陈海山 [2 ,3 ]
彭丽霞 [2 ,3 ]
许蓓 [2 ,3 ]
机构
[1] 山西省大同市气象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深度; 南亚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 [固态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8-2006年SSMR和SSM/I卫星遥感雪深反演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值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深度(下称雪深)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深的年代际变化与夏季南亚高压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深EOF分析第一模态呈现出全区冬春一致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1987(1988)年之前青藏高原冬(春)季大部分地区少雪,1987(1988)年之后则多雪。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深EOF分析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强度指数相关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原冬、春季积雪少(多)主要增强(减弱)了夏季高原南部对大气的加热作用,从而引起高原上空对流层的上升运动明显加强(减弱),有(不)利于热量向高空输送,致使高原对上空对流层加热作用增强(减弱),从而造成了南亚高压较强(弱),东脊点偏东(西)。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I.观测研究 [J].
陈海山 ;
孙照渤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3) :304-316
[22]   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J].
张琼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1, (05) :569-577
[23]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和长江中下游主汛期旱涝及其与环流关系的研究 [J].
陈乾金 ;
高波 ;
李维京 ;
刘玉洁 .
气象学报, 2000, (05) :582-595
[24]   欧亚和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分析和预测应用 [J].
陈兴芳 ;
宋文玲 .
高原气象, 2000, (02) :214-223
[25]   南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张琼 ;
钱永甫 ;
张学洪 .
大气科学, 2000, (01) :67-78
[26]   青藏高原积雪分布与变化特征 [J].
柯长青 ;
李培基 .
地理学报, 1998, (03) :19-25
[27]   亚洲季风模拟试验中青藏高原积雪强迫问题的讨论 [J].
李培基 .
高原气象 , 1996, (03) :93-98
[28]   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 [J].
罗勇 .
高原气象, 1995, (04) :122-129
[29]   青藏高原积雪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反照率的影响 [J].
韦志刚,吕世华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5, (01) :67-73
[30]   夏季100毫巴青藏高压与我国东部旱涝关系的天气气候研究 [J].
罗四维 ;
钱正安 ;
王谦谦 .
高原气象, 1982, (02)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