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

被引:7
作者
王娟娟
机构
[1]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回归生活世界; 正确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正>针对教育过于脱离生活的现实,不少学者分别从胡塞尔对欧洲科学危机的批评、海德格尔对生存状态的揭露、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改造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倡导出发,不约而同地得出了“回归生活世界”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趋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结论[1],并由此引发了当前教育领域“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本文试图指出这场热潮中存在的误区,并进一步阐明如何正确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引用
收藏
页码:7 / 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教育人类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德)O.F.博尔诺夫(OttoFridrichBollnow)著, 1999
[2]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J].
潘斌 .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05) :7-12
[3]   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 [J].
熊川武 ;
江玲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05) :19-22+45
[4]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J].
晏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01) :1-7
[5]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 [J].
郭元祥 .
全球教育展望, 2005, 34 (09) :32-37
[6]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庆熊著, 1995
[7]   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 [J].
高伟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01) :8-15
[8]   回归生活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J].
姜美玲 .
上海教育科研, 2002, (09) :43-46
[9]   论教育与生活的“二重变奏” [J].
靖国平 .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 (02) :15-19+40
[10]   生活世界话语的困限与生存论的自觉 [J].
邹诗鹏 .
教学与研究, 2000, (05)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