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76
作者
张文学 [1 ,2 ]
孙刚 [2 ]
何萍 [1 ]
梁国庆 [1 ]
王秀斌 [1 ]
刘光荣 [2 ]
周卫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氨挥发; 氮素回收率; 稻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特征以及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4天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1天内。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添加NBPT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27.04%,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21.65%;NBPT与DMPP配施时,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12.95%,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3.58%;而添加DMPP时,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加23.61%,累积氨挥发损失量与单施尿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水中铵态氮浓度和pH值与氨挥发速率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是影响氨挥发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地温和水温与氨挥发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脲酶抑制剂可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可更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回收率。综合降低氨挥发、提高水稻产量及地上部氮肥回收率的效果,添加脲酶抑制剂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施的两个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硝化抑制剂不宜单独添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411 / 14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 [J].
王淳 ;
周卫 ;
李祖章 ;
刘秀梅 ;
孙刚 ;
夏文建 ;
王秀斌 ;
刘光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2) :349-358
[2]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J].
吴萍萍 ;
刘金剑 ;
杨秀霞 ;
商庆银 ;
周毅 ;
谢小立 ;
沈其荣 ;
郭世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1) :85-93
[3]   红壤双季稻田不同施肥下的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J].
李菊梅 ;
李冬初 ;
徐明岗 ;
申华平 ;
秦道珠 .
生态环境, 2008, (04) :1610-1613
[4]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李鑫 ;
巨晓棠 ;
张丽娟 ;
万云静 ;
刘树庆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1) :99-104
[5]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J].
李菊梅 ;
徐明岗 ;
秦道珠 ;
李冬初 ;
宝川靖和 ;
八木一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1) :51-56
[6]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J].
巨晓棠 ;
张福锁 .
生态环境, 2003, (02) :192-197
[7]   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对植稻土壤中尿素N行为的影响 [J].
徐星凯 ;
周礼恺 ;
Oswald Van Cleemput .
生态学报, 2001, (10) :1682-1686
[8]   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协同作用对尿素氮转化和N2O排放的影响 [J].
陈利军,史奕,李荣华,胡连生,周礼恺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4) :368-372
[9]   稻田脲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J].
卢婉芳 ;
陈苇 .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03) :135-138
[10]   种稻下氮肥的氨挥发及其在氮素损失中的重要性的研究 [J].
朱兆良 ;
蔡贵信 ;
徐银华 ;
张绍林 .
土壤学报, 1985, (04) :3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