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12
作者
亓黎 [1 ]
王荣富 [2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关键词
黑刺粉虱; 生态学特征; 可持续控制;
D O 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07.20.005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茶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是近年来在各地茶园发生严重的刺吸茶叶、传播煤菌的害虫。随着黑刺粉虱对环境适应性及抗药性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其持续暴发,给茶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刻认识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与暴发的原因以及可持续的控制途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黑刺粉虱发生的生态学原因,力求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等相关方法以有效持久的控制黑刺粉虱种群。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1+83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丽水山区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J].
夏建美 ;
夏建平 ;
夏建红 ;
周大方 .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06) :126+150-126
[2]   黑刺粉虱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J].
王庆森 ;
陈常颂 ;
吴光远 ;
曾明森 ;
陈荣冰 ;
余素红 ;
黄建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3) :251-253
[3]   应用昆虫化学信息素大面积防治茶园黑刺粉虱获得成功 [J].
韩宝瑜 .
中国茶叶, 2006, (03) :31-31
[4]   韦伯虫座孢菌对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研究 [J].
邓欣 ;
谭济才 .
河北林果研究, 2006, (01) :71-74
[5]   黑刺粉虱天敌种质资源分类概述 [J].
郭蕾 ;
邱宝利 ;
任顺祥 ;
吴洪基 .
广东农业科学, 2006, (02) :9-10
[6]   茶树黑刺粉虱暴发原因及综防技术探索 [J].
廖武 ;
杨焕清 ;
吴志文 .
茶叶, 2005, (04) :246-247
[7]   洞庭湖区近年柑橘黑刺粉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J].
陈世喜 ;
胡德斌 ;
崔国清 ;
杜安 ;
王金莲 .
中国植保导刊, 2005, (07) :22-23
[8]   茶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 [J].
韩宝瑜 ;
崔林 .
生态学报, 2003, (09) :1781-1790
[9]   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的探讨 [J].
郭见明 ;
郭见早 ;
李莉 .
茶业通报, 2003, (02) :75-75
[10]   黑刺粉虱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J].
唐美君 .
茶叶科学, 2001, (0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