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12
作者
亓黎 [1 ]
王荣富 [2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关键词
黑刺粉虱; 生态学特征; 可持续控制;
D O 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07.20.005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茶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是近年来在各地茶园发生严重的刺吸茶叶、传播煤菌的害虫。随着黑刺粉虱对环境适应性及抗药性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其持续暴发,给茶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刻认识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与暴发的原因以及可持续的控制途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黑刺粉虱发生的生态学原因,力求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等相关方法以有效持久的控制黑刺粉虱种群。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1+83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黑刺粉虱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寄主选择性及其机理研究[D]. 王庆森.福建农林大学. 2005
[12]   Plant viruses transmitted by whiteflies [J].
Jones, DR .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3, 109 (03) :195-219
[13]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J].
邱忠莲 ;
袁洪刚 .
茶叶, 2001, (02) :45-45
[14]   黑刺粉虱及其天敌的研究 [J].
黄建 ;
罗肖南 ;
黄邦侃 ;
张晓英 .
华东昆虫学报, 1999, (01) :35-40
[15]   茶园黑刺粉虱的生物学习性及综合治理 [J].
韩宝瑜 .
昆虫知识, 1996, (03) :149-150
[16]   茶园黑刺粉虱天敌名录及对该害虫的制约 [J].
韩宝瑜 .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01) :41-42+44
[17]   黑刺粉虱蛹与其蜂寄生蛹数量动态和三维空间格局研究 [J].
韩宝瑜 ;
张汉鹄 .
生物数学学报, 1994, (04) :189-200
[18]   两种虫生真菌在黑刺粉虱种群中的侵染和流行 [J].
韩宝瑜,张汉鹄,张建群,崔林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2) :131-135
[19]   韦伯虫座孢菌及其在防治黑剌粉虱上的应用 [J].
陈雪芬 ;
金建中 ;
吴光远 ;
孙椒德 .
中国茶叶, 1994, (02) :4-5
[20]   长角广腹细蜂的搜索利它素 [J].
李正西 ;
陈常铭 ;
唐明远 .
昆虫学报, 1993, (01)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