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

被引:45
作者
王本陆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工程”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适应国情论; 不问国情论; 新课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不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适应国情论和不问国情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中,不问国情论是新课改理论专家所坚持的,它承认新课改脱离国情,认为适应国情论是过时的观念,国情是可以改变的,课程改革不必适应国情而贵在适应潮流和真理。这些认识,值得商榷。第一,关于要不要适应国情的论争,贯穿于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而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是只有适应国情才能获得成功。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教育的一般规律、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特殊规律。适应真理最核心的工作,不是脱离国情去宣扬空洞的理念,而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实际,全面把握中国教育的国情。第三,国情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历史存在,人创造历史又为历史所创造。国情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只有深刻地洞察国情,积极利用国情资源,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主体能力,才有可能积极改善国情。由此可见,不问国情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的思想原则。为了健康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深入揭示课程改革的国情制约性规律,努力全面地、辩证地、理性地认识中国国情,能动地适应中国国情。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础教育改革论.[M].王策三;孙喜亭;刘硕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5]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J].靳玉乐 ;艾兴.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