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QTL分析

被引:10
作者
张红伟 [1 ]
刘亚娟 [2 ]
郭晓琳 [2 ]
张峰 [2 ]
李建生 [1 ]
陈刚 [2 ]
孙东发 [3 ]
谭振波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2] 北京大北农农业科技研究院
[3]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植株再生; QT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黄早四和Mo17为亲本组配的239个RIL群体,构建了10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422.7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5.6 cM。以玉米幼胚为外植体、改良N6为基本培养基,对亲本及RIL群体的组培性状进行了评价。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第2、3、5、6、8和9染色体上定位了控制出愈率、Ⅱ型愈伤组织诱导率、绿点及绿苗分化率的8个QTL,并对其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其基因加性效应能解释相应性状表型方差的4.78%14.02%。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特性的评价 [J].
张红伟 ;
张红梅 ;
郑祖平 ;
刘汉梅 ;
刘亚娟 ;
谭振波 ;
陈刚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02) :117-122
[2]   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特性的研究 [J].
张红梅 ;
刘小红 ;
张红伟 ;
刘欣洁 ;
陈刚 ;
谭振波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1) :50-55
[3]   SSR标记用于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与优势类群划分的研究(英文) [J].
刘杰 ;
刘公社 ;
朱至清 ;
陈刚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4) :17-26
[4]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J].
季良越 ;
孙晓丽 ;
韦小敏 ;
胡彦民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101-105
[5]   玉米幼胚培养基因型间差异性分析初报 [J].
夏燕莉 ;
潘光堂 ;
刘玉珍 ;
母贵琴 ;
不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01) :24-26
[6]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J].
吴敏生 ;
王守才 ;
戴景瑞 .
作物学报, 2000, (01) :9-13
[7]   常规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幼胚培养反应的研究 [J].
原亚萍 ;
母秋华 ;
贾玉峰 ;
王金余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18-22
[8]  
Identification of QTLs controlling tissue-culture traits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J] . Y. Mano,T. Komatsuda.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2 (5)
[9]  
RFLP analysis to identify putative chromosomal regions involved in the anther culture response and callus formation of maize[J] . Y. Wan,T. R. Rocheford,J. M. Widholm.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2 (2)
[10]  
Mapping genes conditioning in vitro androgenesis in maize using RFLP analysis[J] . N. M. Cowen,C. D. Johnson,K. Armstrong,M. Miller,A. Woosley,S. Pescitelli,M. Skokut,S. Belmar,J. F. Petolino.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