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构造演化新思考兼论“华夏古陆”说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67
作者
马瑞士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中国东南大陆部分; 边缘海盆地; 华南造山带; 华夏地块(古陆);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6.04.005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南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是扬子活动大陆边缘构造“捕获”的一个边缘海盆地,其间充填了巨厚的复理石、砂、页岩沉积。早古生代晚期发生了福建沿海弧与武夷弧碰撞,这两个弧一起与扬子活动大陆边缘碰撞,产生华南造山作用,使华南边缘海沉积物发生变质作用,产生了强烈构造变形,形成一系列推覆构造和花岗岩浆作用。因此,华南是早古生代形成的造山带,而不是华夏地块(古陆)。但是仍然有学者沿用这个老“术语”———华夏地块,因此,产生了华南是造山带还是华夏地块的争论。专业“术语”反映学者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今后的研究走向,因此有必要讨论华南的构造属性。还讨论了华夏地块问题,简述了关于地质构造单元命名的基本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华夏地块:一个由古老物质组成的年轻陆块 [J].
于津海 ;
魏震洋 ;
王丽娟 ;
舒良树 ;
孙涛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440-447
[2]   云开地区新元古代蛇绿岩的地球化学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J].
彭松柏 ;
金振民 ;
付建明 ;
何龙清 ;
蔡明海 ;
刘云华 .
地质学报, 2006, (06) :814-825
[3]   地质学研究中常见逻辑方面的问题分析 [J].
章雨旭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1) :147-152
[4]   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西南段分界线的岩相古地理制约 [J].
陈懋弘 ;
梁金城 ;
张桂林 ;
李文杰 ;
潘罗忠 ;
李容森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1) :111-122
[5]  
南岭东段基底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原岩性质: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J]. 于津海,周新民,Y.S.O’Reilly,赵蕾,W.L.Griffin,王汝成,王丽娟,陈小明.科学通报. 2005(16)
[6]   “国际地层表”与GSSP附视频 [J].
章森桂 ;
严惠君 .
地层学杂志, 2005, (02) :188-204
[7]   新元古时期中国古大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 [J].
陆松年 ;
李怀坤 ;
陈志宏 ;
于海峰 ;
金巍 ;
郭坤一 .
地学前缘, 2004, (02) :515-523
[8]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J].
王德滋 ;
沈渭洲 .
地学前缘, 2003, (03) :209-220
[9]   两广云开隆起区存在中-古元古代基底的年代学证据 [J].
黄圭成 ;
汪雄武 ;
杨世义 ;
陈龙清 ;
凌井生 .
中国区域地质, 2001, (02) :194-199
[10]   边缘海盆地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中国东南地质研究的启示 [J].
周祖翼 ;
丁晓 ;
廖宗廷 ;
金性春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1)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