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4
作者
刘慧 [1 ]
吴志昊 [2 ]
李桢 [1 ]
朱香萍 [1 ]
尤锋 [2 ]
宋宗诚 [3 ]
李军 [4 ]
胡金伟 [2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 威海圣航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4] 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牙鲆; 三倍体; 人工诱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三倍体牙鲆群体及二倍体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取2012年冷休克诱导和培育至11月龄的三倍体及同期二倍体对照牙鲆个体各32尾,通过高盐法提取肌肉组织总DNA;利用筛选得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经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进行人工判读和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总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5.6和5.0、190和142、3.7和2.8、0.613和0.868、0.681和0.629。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2和0.589,个体识别率(DP)为0.660和0.609,非父排除率(PPE)为0.482和0.399,其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0.999,表明所选座位均属中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今后牙鲆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为0.312,遗传相似系数(I)为0.73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971。以上结果说明,三倍体诱导对牙鲆的遗传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二倍体有所下降,二倍体和三倍体牙鲆的基因型也存在一定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魁蚶4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J].
田吉腾 ;
刘志鸿 ;
杨爱国 ;
吴彪 ;
周丽青 .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34 (06) :59-67
[2]   两种养殖条件下牙鲆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J].
臧坤 ;
徐永江 ;
柳学周 ;
史宝 ;
王妍妍 .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34 (05) :36-42
[3]   牙鲆三倍体批量化诱导及其生长和性腺发育观察 [J].
王磊 ;
陈松林 ;
谢明树 ;
邓寒 ;
李文龙 ;
高峰涛 .
水产学报, 2011, 35 (08) :1258-1265
[4]   大菱鲆4个引进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J].
侯仕营 ;
马爱军 ;
王新安 ;
黄智慧 ;
薛宝贵 ;
杨志 ;
曲江波 .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32 (01) :16-23
[5]   大黄鱼与黄姑鱼异源三倍体的诱导和微卫星分析 [J].
蔡明夷 ;
刘贤德 ;
武祥伟 ;
黄铭垚 ;
王志勇 .
水产学报, 2010, 34 (11) :1629-1635
[6]   山东近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自然和养殖群体10个微卫星基因座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J].
王伟 ;
尤锋 ;
高天翔 ;
张培军 .
海洋与湖沼, 2004, (06) :530-537
[7]   一种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 [J].
汪永庆 ;
王新国 ;
徐来祥 ;
张知彬 .
动物学杂志, 2001, (01) :27-29
[8]   三倍体牙鲆的核型证明 [J].
尤锋 ;
刘静 .
海洋与湖沼, 1995, (S1) :115-118+140
[9]   国外对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J].
楼允东 .
水产学报, 1984, (04) :343-356
[10]  
牙鲆微卫星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高峰涛.中国海洋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