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南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邱丹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西宁
关键词
“黑土滩”草地; 退化演替; 成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6 [草原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研究了青南地区“黑土滩”退化过程中植被组成、群落综合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产量比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明显下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植物根系逐渐减少,草土比的比值明显减少,比值由轻度退化类型的1:5左右演变到极度退化类型的1:400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85+293 +2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建立草业系统恢复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 [J].
马玉寿 ;
郎百宁 .
草业科学, 1998, (01) :6-10
[2]   补播禾草恢复“黑土滩”植被的效果 [J].
李希来 .
草业科学, 1996, (05) :19-21
[3]   利用嵩草属优良牧草恢复“黑土滩”植被试验研究报告 [J].
黄葆宁,李希来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6, (01) :1-5
[4]   青海黑土滩草地成因及治理途径 [J].
李希来,黄葆宁 .
中国草地, 1995, (04) :64-67+51
[5]   甘南山地草原人工草场的演替 [J].
张大勇 ;
王刚 ;
杜国祯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0, (02) :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