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与口头禅——以“然后”和“但是”为例

被引:32
作者
马国彦 [1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
[2]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修辞意图; 虚化; 话语标记; 口头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5 [写作、修辞];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以"然后"和"但是"为例,运用修辞学方法研究话语标记与口头禅的关系。分析显示:口头禅是话语标记的虚化实现状态,是在修辞意图驱动下,由于认知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的协同作用,话语标记进一步虚化的结果;口头禅在形式、语义和功能等方面与话语标记常规用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结合修辞意图从共时层面观察和说明某些虚化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制造信息差与无疑而问——修辞性疑问的分析框架之一 [J].
刘大为 .
修辞学习, 2008, (06) :1-8
[2]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
沈家煊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04) :268-275+320
[3]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 [J].
沈家煊 .
当代语言学, 1998, (03) :41-46
[4]  
语法化学说[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美) 霍伯尔, 2008
[5]  
语法化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M].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吴福祥, 2006
[6]  
汉语篇章语法[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美) 屈承熹, 2006
[7]  
不对称和标记论[M]. 江西教育出版社 , 沈家煊著, 1999
[8]  
汉语语法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张斌著, 1998
[9]  
汉语语法学[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邢福义著, 1996
[10]  
汉语口语[M]. 北京出版社 , 陈建民 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