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性玉米接种矮花叶病毒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被引:9
作者
闫慧娟 [1 ]
韩玉杰 [1 ]
周小梅 [1 ]
张彦芹 [2 ]
张明义 [2 ]
机构
[1]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中心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生理生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玉米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选取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抗感病品种沈137和Mo17,以未接种植株为对照,接种矮花叶病毒后,对144h内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接病后抗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或有上升而感病品种则下降;丙二醛含量在抗感玉米中均变化不大;抗病玉米中H2O2含量下降,而感病玉米中无太大变化.接病后的玉米叶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为抗病品种的CAT活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感病品种变化不大;抗病品种的POD活性高于对照,感病品种则以下降为主;SOD活性在感病玉米中呈升高,抗病品种中变化不大;PAL酶活的变化是抗病品种表现为先升高随后下降,而感病玉米则相反.用干燥和冷冻保存后的病叶接病,玉米的发病情况是冷冻保存的叶片比干燥保存的叶片发病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58 / 4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抗病性烟草罹黑胫病后几种酶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J].
江彤 ;
杨建卿 ;
高明 ;
孔俊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218-221
[2]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 [J].
吕香玲 ;
张宝石 .
作物杂志, 2007, (03) :27-31
[3]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孙祥生, 2008
[4]   在单一提取系统中同时测定五种植物抗氧化酶 [J].
李忠光 ;
李江鸿 ;
杜朝昆 ;
黄号栋 ;
龚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44-48
[5]   黄瓜感染霜霉病菌叶片中一些酶活性的变化 [J].
李靖 ;
利容千 ;
袁文静 .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04) :39-45
[6]   我国几种主要的辣椒病毒和花生病毒的保存方法与效果 [J].
熊克娟 ;
周履谦 ;
薛翠峰 ;
李枫 ;
孙富林 .
湖北农业科学, 1991, (11) :22-23
[7]   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研究——氨酸、丙二醛与可溶性糖在抗病中的作用 [J].
李海燕 ;
刘惕若 ;
甄艳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315-317
[8]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合生主编, 2000
[9]  
玉米与矮花叶病毒互作对防御反应酶系活性的影响[J]. 薛春生,肖淑芹,王国英,高增贵,刘限,陈捷3. 种子. 2005(03)
[10]   不同抗性玉米品种接种甘蔗花叶病毒(SCMV)后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J].
孙红炜 ;
路兴波 ;
杨崇良 ;
尚佑芬 ;
赵玖华 ;
王升吉 .
植物病理学报 , 2006, (02) :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