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101
作者
焦念元 [1 ,2 ]
宁堂原 [2 ]
杨萌珂 [1 ]
付国占 [1 ]
尹飞 [1 ]
徐国伟 [1 ]
李增嘉 [2 ]
机构
[1]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间作玉米; 光合特性; 羧化效率; 产量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于2010—201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光-光响应曲线和光-CO2响应曲线特点、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改变了叶绿素构成,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延缓衰老;间作提高了玉米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显著降低了CO2补偿点;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变化不明显。间作明显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单株干物质,主要在于促进了籽粒的生长,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偏土地当量(PLER-M)高于其所占面积比例的106.6%—120.3%,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这说明间作玉米产量间作优势主要来源于其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的分配,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通过羧化效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提高,增强CO2的固定能力实现的,而非是光能传递、转化效率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324 / 43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间作对桑树和谷子生长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J]. 朱文旭,张会慧,许楠,王鹏,王师丹,牟世南,梁明,孙广玉.应用生态学报. 2012(07)
[2]   闽楠幼树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对光环境的响应 [J].
王振兴 ;
朱锦懋 ;
王健 ;
汪滢 ;
卢钰茜 ;
郑群瑞 .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841-3848
[3]  
亚适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J]. 毕焕改,王美玲,姜振升,董绪兵,艾希珍.应用生态学报. 2011(11)
[4]   遮荫对两个基因型玉米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J].
杜成凤 ;
李潮海 ;
刘天学 ;
赵亚丽 .
生态学报, 2011, 31 (21) :6633-6640
[5]   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构成对遮阴的响应 [J].
孙小玲 ;
许岳飞 ;
马鲁沂 ;
周禾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08) :989-999
[6]   单作和间作对玉米和大豆群体辐射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J].
高阳 ;
段爱旺 ;
刘祖贵 ;
申孝军 ;
刘战东 ;
陈金平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1) :7-12
[7]   玉米和大豆条带间作模式下的光环境特性 [J].
高阳 ;
段爱旺 ;
刘祖贵 ;
申孝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6) :1248-1254
[8]   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光合作用光响应的影响 [J].
焦念元 ;
赵春 ;
宁堂原 ;
侯连涛 ;
付国占 ;
李增嘉 ;
陈明灿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5) :981-985
[9]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 [J].
李晓 ;
冯伟 ;
曾晓春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10) :2186-2196
[10]   间作系统中玉米光合作用指标改善的研究 [J].
张建华 ;
马义勇 ;
王振南 ;
齐晶 .
玉米科学, 2006, (04) :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