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磷素及水稻磷营养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赵庆雷 [1 ,2 ]
王凯荣 [2 ]
马加清 [1 ]
杨连群 [1 ]
谢小立 [3 ]
张士永 [1 ]
袁守江 [1 ]
机构
[1]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2] 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健康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磷; 水稻; 磷营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16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了无肥对照(CK)、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C)、NPK化肥配施(NPK)、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NPK+C)、减量施肥(F+1/2C)5个处理,通过测定各处理土壤P素肥力指标和水稻植株P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P素肥力特性和水稻P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显著改变了0~20cm土壤P素肥力特性和水稻对土壤P素的吸收利用,对20~40cm土壤P素肥力影响不大。NPK化肥配施与无肥对照相比,耕层土壤Olsen-P和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108.8%和31.9%,各生育期水稻植株P含量(含稻谷)差异显著。NPK化肥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与NPK化肥配施相比,耕层土壤Olsen-P和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84.3%和19.4%,土壤P素活化系数达到2.96,差异显著,各生育期水稻植株P含量(稻谷除外)差异显著。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与无肥对照相比,耕层土壤P素肥力指标、水稻植株P含量(含稻谷)差异均不显著。减量施肥处理与NPK化肥配施相比,土壤肥力性状无明显差异,植株中P含量略有下降,稻谷中P含量差异不显著。施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明显改善了土壤P素肥力性状,提高了土壤P素活化度,促进了水稻对P素的吸收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39 / 15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