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18
作者
董志峰
机构
[1] 甘肃政法学院教务处
关键词
法学教育; 人才培养; 模式构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4 [];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对促进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决策、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法治政府"的建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法学教育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且两者之间的契合性也不尽如人意。专业与职业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毕业生创造性不够、实践性不强、就业率不高等问题,困扰着法学教育的持续发展。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不够准确。对此,必须构建"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法学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学本科人才的适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贯彻十七大精神 发展改革中国法学教育 [J].
张文显 .
中国大学教学, 2008, (02) :10-16+2
[2]   规范与创新——法学教育大家谈 [J].
徐显明 ;
李龙 ;
公丕祥 ;
丁露 ;
李静 .
中国大学教学, 2008, (02) :17-23+5
[3]   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 [J].
周泉兴 .
高等理科教育, 2006, (01) :39-43
[4]   论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J].
蔡炎斌 .
株洲工学院学报 , 2006, (01) :129-130
[5]   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J].
王爱民 .
社会科学家, 2005, (01) :125-129
[6]   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 [J].
王宗廷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03) :58-61
[7]   论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 [J].
李龙 .
中国法学, 1997, (06) :57-61
[8]  
中国学分制[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杨德广,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