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利用进展

被引:53
作者
鄂志国 [1 ]
张丽靖 [2 ]
焦桂爱 [1 ]
程本义 [1 ]
王磊 [1 ]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
[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 基因鉴定;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8.05.01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开展了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分析的研究工作,鉴定了最初的8个抗性位点上的14个基因,并建立了一套抗稻瘟病基因分析用的鉴别体系(JDCs,Japanese differential cultivars),随后,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中国等产稻国也逐渐开展了水稻稻瘟病抗性遗传的系统性研究。截至2007年12月,已至少报道了58个抗稻瘟病位点共67个主效基因。这些基因成簇地分布于除第3染色体外的所有水稻染色体上,其中,66个为显性基因,1个为隐性基因,包括Pi-b、Pi-ta、Pi-z5、Pi-zt、Pi-9、Pi-d2、Pi-36和Pi-37等8个已被克隆的基因(Pi-z5、Pi-zt和Pi-9同为Pi-z基因位点上的复等位基因)。还讨论了合理利用抗性基因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3个稻瘟病基因改良金23B的稻瘟病抗性 [J].
陈红旗 ;
陈宗祥 ;
倪深 ;
左示敏 ;
潘学彪 ;
朱旭东 .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01) :23-27
[2]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J].
李培富 ;
史晓亮 ;
王建飞 ;
刘超 ;
张红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6) :579-584
[3]   以丽江新团黑谷为遗传背景的抗稻瘟病基因累加系的选育及其抗性鉴定 [J].
刘新展 ;
赵明富 ;
何月秋 ;
陈大洲 ;
肖叶青 ;
雷财林 .
作物学报, 2007, (01) :20-24
[4]   基于INTERNET的水稻基因数据库信息系统 [J].
鄂志国 ;
庄杰云 ;
曹永生 ;
钱前 ;
王磊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6) :670-672
[5]   不同品种间作条件下的氮硅营养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 [J].
唐旭 ;
郑毅 ;
汤利 ;
张朝春 ;
朱有勇 ;
张福锁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6) :663-666
[6]   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 [J].
吴建利 ;
柴荣耀 ;
樊叶杨 ;
李德葆 ;
郑康乐 ;
Hei LEUNG ;
庄杰云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6) :93-95
[7]   稻瘟病抗病基因Pi15的精细定位(英文) [J].
潘庆华 ;
胡珍娣 ;
谷坂隆俊 ;
王玲 .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 (07) :871-877
[8]   粳稻云引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定位 [J].
张建福 ;
王国英 ;
谢华安 ;
凌忠专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3, (03) :241-244
[9]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持续控制稻瘟病研究 [J].
刘二明 ;
朱有勇 ;
肖放华 ;
罗敏 ;
叶华智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2) :164-168
[10]   CO39近等基因系抗稻瘟病性分析 [J].
何月秋 ;
唐文华 ;
Hei Leung ;
RobertS.Zeigler .
作物学报, 2001, (06) :83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