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破裂习性及破裂机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21
作者
郑文俊
袁道阳
张冬丽
何文贵
郭华
刘百篪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基地
[2]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古浪; 破裂带; 推覆体; 数值模拟; 有限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2 7年古浪 8级地震是继 192 0年海原 8 5级地震之后发生在海原 -祁连山断裂带上的另一次特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破裂习性 ,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多探槽揭露和地面追踪调查基础上 ,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析后 ,认为本次地震是由构成古浪推覆体的天桥沟 -黄羊川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冬青顶断裂段以及武威 -天祝隐伏断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古浪推覆体平面和剖面变形机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其应力和应变的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天桥沟 -黄羊川断裂西段、皇城 -双塔断裂冬青顶一带以及武威 -天祝隐伏断裂和古浪 -双塔断裂所在的古浪峡一带 ,这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是一致的 ,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192 7年古浪 8级地震是该推覆体整体活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 [J].
沈正康 ;
王敏 ;
甘卫军 ;
张祖胜 .
地学前缘, 2003, (S1) :93-100
[2]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J]. 李延兴,杨国华,李智,郭良迁,黄珹,朱文耀,符养,王琪,江在森,王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马瑾,甘卫军,闵伟,毛凤英,王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4]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构造形变与蕴震特征 [J].
王双绪 ;
江在森 ;
张希 ;
陈文胜 .
地震学报, 2002, (01) :27-34
[5]   天桥沟—黄羊川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J].
戴华光 ;
陈永明 ;
苏向洲 ;
刘洪春 .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03) :36-44
[6]   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J].
袁道阳 ;
刘百篪 ;
吕太乙 ;
何文贵 ;
刘小凤 ;
甘卫军 .
西北地震学报, 1998, (04) :27-34
[7]   1927年古浪大震地质构造背景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 [J].
贾云鸿 .
西北地震学报, 1982, (03) :78-82
[8]   甘肃山丹地震的地质现象 [J].
周光 .
地质学报, 1954, (03) :291-300+339+343
[9]  
甘肃省地震资料汇编[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编, 1989
[10]  
有限单元方法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M]. 地震出版社 , 殷有泉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