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39
作者
张自然
张平
刘霞辉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化; 模式; 产业; 聚集;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57%,跨过了城市化率50%这一重要临界点。根据国际城市化经验,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城市化进程将从量变转向质变,主要标志是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城市化初期的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转变为城市化中后期的以"空间资源配置"推动增长的阶段,空间集聚推动着技术进步、知识溢出和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城市化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对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第三部分,提出城市化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 [J].
张自然 ;
陆明涛 .
金融评论, 2013, 5 (01) :7-31+123
[2]   创新集群的本质涵义及其与产业集群的区分 [J].
丁魁礼 ;
钟书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10) :43-48
[3]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思想之演进 [J].
岳清唐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9, (06) :1-8
[4]   中国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J].
张自然 .
经济研究导刊, 2008, (01) :180-182
[5]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的转换规模及最优规模研究 [J].
李秀敏 ;
刘冰 ;
黄雄 .
城市发展研究, 2007, (02) :76-82+87
[6]   论范围经济、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相容性 [J].
杨国亮 .
当代财经, 2005, (11) :12-16
[7]   最佳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三大直辖市为例 [J].
金相郁 .
上海经济研究, 2004, (07) :35-43
[8]   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 [J].
王小鲁 ;
夏小林 .
经济研究, 1999, (09) :22-29
[9]   我国城市化应走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道路 [J].
李金来 .
城市问题 , 1990, (02) :32-35
[10]  
城市经济学[M]. 中信出版社 , (美)阿瑟·奥沙利文(ArthurO’Sullivan)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