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单砂体“建筑结构控三维非均质模式”研究

被引:62
作者
马世忠
吕桂友
闫百泉
范广娟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储层建筑结构; 三维非均质性; 曲流河道; 单砂体; 层内非渗透薄夹层; 侧积泥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单砂体平面、层内(小层韵律性)非均质性已不能满足高含水期、三次采油阶段的需求,其既不能揭示单砂体内部物性空间变化及分布,更忽略了单砂体内非渗透薄夹层(多<30cm)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按反映单砂体成因、形成微过程及内部结构的储层建筑结构(architecture)研究单砂体内部三维非均质性的思想,并结合曲流点坝单一侧积体沉积模式及其侧叠模式,建立了"渗透率向凸岸、向上减小的新月形楔状侧积体,逐一斜列侧叠,其间被非渗透侧积薄夹层隔开"的曲流河道砂体"建筑结构控三维非均质模式",揭示了以往忽视的、但对单砂体内部三维非均质性至关重要的不渗透薄夹层及其遮挡-阻流格架;也由此客观地揭示了单砂体内部物性基本单元(侧积砂体)及其三维分布规律,从而真正反映了单砂体内部三维非均质性的本质,并由此对单砂体内部渗流场、注入剂驱油和剩余油形成与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这将对高含水期、三次采油阶段及其以后的剩余油研究、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油气区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 [J].
马世忠 ;
王一博 ;
崔义 ;
葛政俊 ;
郝兰英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5) :1-3+125
[2]   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砂体骨架模型的建立——以陕北安塞三角洲露头为例 [J].
张兴阳 ;
罗平 ;
顾家裕 ;
罗忠 ;
刘柳红 ;
陈飞 ;
张玄杰 .
沉积学报, 2006, (04) :540-548
[3]   油气储层相控随机建模技术的约束方法 [J].
于兴河 ;
陈建阳 ;
张志杰 ;
李胜利 ;
侯国伟 .
地学前缘, 2005, (03) :237-244
[4]   地下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以孤岛油田为例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唐义疆 ;
束青林 ;
张本华 .
矿物岩石, 2005, (02) :81-86
[5]   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 [J].
马世忠 ;
杨清彦 .
沉积学报, 2000, (02) :241-247
[6]   陆相盆地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与概念体系 [J].
焦养泉 ;
李思田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4) :38-45
[7]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J].
于兴河 ;
王德发 .
地质论评, 1997, (03) :225-231
[8]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一) [J].
Qiu Yinan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CNPC Beijing P R China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2) :43-4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