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陆相盆地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与概念体系
被引:43
作者
:
焦养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焦养泉
李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思田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机构
:
[1]
不详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不详
来源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年
/ 04期
关键词
:
内部构成单位,隔挡层,流体流动单元,非均质性,储层地质建模;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0.21,P618.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的关键是阐明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即储层沉积非均质性、储层成岩非均质性和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具有层次性,并可以分为3种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进行研究。在不同尺度的沉积非均质性研究基础上,建立储层内部构成格架模型是储层沉积非均质性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补充和完善砂体内部构成单位和等级界面分析法的概念等级序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河道单元在各类河道中具有普遍存在的规律,并指出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内部构成复杂性和层次性具有差异,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原因在于古流能量存在差异和沉积作用方式的不同。建立高渗透网络格架模型的基础是识别和划分流体流动单元。流体流动单元是以隔挡层为边界按水动力条件划分的建造块,其规模和分布空间与砂体内部构成单位关系密切。不同尺度的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重点。以中尺度研究为例,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焦点在于流体流动单元的差别上以及构成流体流动单元的储层岩性相的差别上。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叠加有不均匀的成岩作用的影响,那么整体孔渗值将会大大地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储层沉积学研究工作流程
[J].
裘亦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裘亦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0,
(01)
:85
-90
[2]
河道储层砂体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J].
焦春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焦春泉
;
李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李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78
-81+91+113
[3]
曲流河与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典型骨架砂体内部构成分析[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焦养泉等著, 1995
[4]
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构成及不均一性露头研究
[J].
焦养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焦养泉
;
李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李思田
;
杨士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杨士恭
;
陈俊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陈俊亮
.
地球科学,
1993,
(04)
:441
-451+531
←
1
→
共 4 条
[1]
储层沉积学研究工作流程
[J].
裘亦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裘亦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0,
(01)
:85
-90
[2]
河道储层砂体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J].
焦春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焦春泉
;
李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李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78
-81+91+113
[3]
曲流河与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典型骨架砂体内部构成分析[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焦养泉等著, 1995
[4]
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构成及不均一性露头研究
[J].
焦养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焦养泉
;
李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李思田
;
杨士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杨士恭
;
陈俊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陈俊亮
.
地球科学,
1993,
(04)
:441
-451+53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