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德性法理学及其中国意义

被引:5
作者
童建军
机构
[1]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德性法理学; 德性伦理学;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6.04.007
中图分类号
B82-051 [道德与政治、道德与法制];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得益于复兴中的德性伦理学的学术智慧,以索伦为代表的美国法理学家提出了德性法理学的学术命题,反思了以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为主导的规范伦理学对法理学的影响,提出法理学必须回归亚里士多德。良善立法不能止于防止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保护权利,而是要致力于促进人类繁荣,使人类能够过上卓越的生活;法律的基本概念不应限于福利、效率、自决或平等,而是必须纳入德性、卓越及人类繁荣。法官应当有德性,且应当做出有德的裁决;法官应当根据他们的司法德性而选任。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美德法理学、新形式主义与法治——Lawrence Solum教授访谈 [J].
Lawrence Solum ;
王凌皞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0, (01) :335-343
[2]   文化传统的预制性与公民教育 [J].
李萍 ;
童建军 .
中国德育, 2009, (02) :12-18
[3]   法律教育之目的 [J].
燕树棠 .
清华法学, 2006, (03) :313-316
[4]   中国法学及法学教育 [J].
蔡枢衡 .
清华法学, 2004, (01) :5-25
[5]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J].
费孝通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4) :4-18+126
[6]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商务印书馆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 2003
[7]  
政治正义论[M]. 商务印书馆[英]葛德文(W·, 1980
[8]  
Virtue Jurisprudence A Virtue–Centred Theory of Judging[J] . Lawrence B.Solum.Metaphilosophy . 2004 (1‐2)
[9]  
The Limits of Virtue Jurisprudence[J] . R.A.Duff.Metaphilosophy . 2004 (1‐2)
[10]   Virtue ethics and right action [J].
Das, R .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2003, 81 (03) :32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