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被引:53
作者
李泽红
王卷乐
赵中平
董锁成
李宇
诸云强
程昊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文明模式; 跨境环境合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生态文明。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跨国迁移性特征,应尽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合作机制,在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技术联合创新,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合作,共同应对长距离污染物传输问题等领域率先行动起来。
引用
收藏
页码:2476 / 24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