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地区辐射收支及土壤热状况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6
作者
李锁锁
吕世华
奥银焕
尚伦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上游; 辐射收支; 地表反照率; 土壤温度梯度; 土壤导热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玛曲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7月~2007年5月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黄河上游地区辐射及土壤热状况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各辐射分量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4~9月份显著增加,10月份~来年3月份明显降低,年变化呈典型的单峰结构。地表反照率除冬季降雪期外,季节变化不是很明显,年平均地表反照率约为0.26;其日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一年中,土壤温度梯度1月份最大,4月份最小。土壤温度梯度和净辐射相关系数为-0.61,通过了0.01的置信度检验。2.5~30cm浅层土壤热通量振荡明显,而30cm以下深层土壤热通量变化缓慢,10月份~次年5月份日平均土壤热通量从地表以下2.5~75cm土壤层几乎均为负值,说明更深层土壤释放热量,上层的土壤吸收热量;而其余月份则为正,土壤热量从浅层向深层传导。冬季由于土壤含冰量的影响,土壤导热率在1月份最大,而3、4月份相对较小;季节平均土壤导热率分别为:春季0.27、夏季0.38、秋季0.55、冬季0.83W·(m·K)-1。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土壤热状况研究 [J].
尹光彩 ;
王旭 ;
周国逸 ;
张德强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3) :16-20
[2]   40年来藏北高原五道梁地区地表加热场的变化特征 [J].
李韧 ;
杨文 ;
季国良 ;
赵林 .
太阳能学报, 2005, (06) :868-873
[3]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潘竟虎 ;
刘菊玲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4) :69-74
[4]   基于多时间尺度分析的青藏铁路沿线土壤热流研究 [J].
张立杰 ;
李磊 ;
沈永平 .
物理学报, 2005, (04) :1958-1964
[5]   干旱地区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 [J].
季国良 ;
候旭宏 ;
吕兰芝 ;
李韧 .
太阳能学报, 2004, (01) :37-40
[6]   藏北高原典型草甸下垫面与HEIFE沙漠区辐射平衡气候学特征对比分析 [J].
钱泽雨 ;
胡泽勇 ;
杜萍 ;
马耀明 ;
石川裕彦 .
太阳能学报, 2003, (04) :453-460
[7]   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 [J].
张强 ;
曹晓彦 .
大气科学, 2003, (02) :245-254
[8]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J].
季国良 ;
时兴和 ;
高务祥 .
高原气象, 2001, (03) :239-244
[9]   青藏高原能量收支观测实验的新进展 [J].
季国良 .
高原气象, 1999, (03) :333-340
[10]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AND ATMOSPHERIC HEATING FIELDS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THE WINTER IN 1982[J]. 季国良,姚兰昌,袁福茂,杨化镒.Science in China,Ser.B. 19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