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40年来藏北高原五道梁地区地表加热场的变化特征
被引:1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韧
杨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杨文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季国良
赵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赵林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来源
:
太阳能学报
|
2005年
/ 06期
关键词
:
藏北高原;
地表加热场;
变化特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利用观测资料及相应的地面气象资料,给出了高原地区地面加热场一个较完善的经验公式。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1957年1月1993年8月的地面加热场。通过对藏原地面加热场分析发现:冬季地面加热场从1957~2000年间有一增大趋势;夏季地面加热场之变化趋势表现为1957~1983年间是减小的,1983~2000年间是增大的;地面加热场年变化趋势与夏季一致;火山活动地面加热场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68 / 8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李栋梁
李维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李维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魏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海玲
吕兰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吕兰芝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季国良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1)
: 71
-
83
[2]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及上空环流场与东侧旱涝预测的关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跃清
[J].
大气科学,
2003,
(01)
: 107
-
114
[3]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J]. 李栋梁,季国良,吕兰芝.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4]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季国良
时兴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时兴和
高务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高务祥
[J].
高原气象,
2001,
(03)
: 239
-
244
[5]
青藏高原能量收支观测实验的新进展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季国良
[J].
高原气象 ,
1999,
(03)
: 333
-
340
[6]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汤懋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汤懋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白重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松
蔡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蔡英
[J].
高原气象 ,
1998,
(03)
: 29
-
36
[7]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季国良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基玲
吕兰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吕兰芝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不详
[J].
高原气象 ,
1997,
(01)
: 2
-
10
[8]
藏北高原太阳辐射能收支的季节变化
季国良,吕兰芝,邹基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大气物理研究所
季国良,吕兰芝,邹基玲
[J].
太阳能学报,
1995,
(04)
: 340
-
346
[9]
1991年江淮暴雨期间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试验
章基嘉,李维京,徐祥德,苗俊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天津市气象局
章基嘉,李维京,徐祥德,苗俊峰
[J].
气象学报,
1994,
(02)
: 180
-
186
[10]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辐射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顾本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顾本文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季国良
[J].
高原气象,
1993,
(04)
: 367
-
377
←
1
2
→
共 20 条
[1]
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李栋梁
李维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李维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魏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海玲
吕兰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吕兰芝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季国良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1)
: 71
-
83
[2]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及上空环流场与东侧旱涝预测的关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跃清
[J].
大气科学,
2003,
(01)
: 107
-
114
[3]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J]. 李栋梁,季国良,吕兰芝.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4]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季国良
时兴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时兴和
高务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高务祥
[J].
高原气象,
2001,
(03)
: 239
-
244
[5]
青藏高原能量收支观测实验的新进展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季国良
[J].
高原气象 ,
1999,
(03)
: 333
-
340
[6]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汤懋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汤懋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白重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松
蔡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蔡英
[J].
高原气象 ,
1998,
(03)
: 29
-
36
[7]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季国良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基玲
吕兰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吕兰芝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不详
[J].
高原气象 ,
1997,
(01)
: 2
-
10
[8]
藏北高原太阳辐射能收支的季节变化
季国良,吕兰芝,邹基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大气物理研究所
季国良,吕兰芝,邹基玲
[J].
太阳能学报,
1995,
(04)
: 340
-
346
[9]
1991年江淮暴雨期间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试验
章基嘉,李维京,徐祥德,苗俊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天津市气象局
章基嘉,李维京,徐祥德,苗俊峰
[J].
气象学报,
1994,
(02)
: 180
-
186
[10]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辐射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顾本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顾本文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季国良
[J].
高原气象,
1993,
(04)
: 367
-
377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