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巨桉树干液流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12
作者
王志超
杜阿朋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关键词
尾巨桉;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热扩散式探针法;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60509.017
中图分类号
S792.39 [桉];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为了正确认识桉树的耗水规律,利用热扩散探针法对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动态特征,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各气象因子与液流的关系。结果表明: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白天变化幅度较大,呈单峰曲线,占全天液流量的85%以上,变化特征与4年生尾巨桉相似,日平均树干液流密度为5.06 m L·h-1·cm-2较4~6年生尾巨桉日平均液流密度大,夜间液流曲线平坦且较弱,夜晚平均树干液流密度为1.79 m L·h-1·cm-2是4年生的3.8倍。不同月份间晴天的树干液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的液流启动时间最早(7:00),达到峰值所需时间最短(4.5 h),且液流峰值最大(18.47 m L·h-1·cm-2),持续时间最长,日液流量也最大;其次是阴天,最后为雨天。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密度与大气温度、风速、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以及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127、0.903、0.909、0.778、-0.626,这与4年生尾巨桉影响因子略有不同;日耗水量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0.489、0.523、0.408、-0.184。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天目山柳杉树干液流的昼夜及季节变化 [J].
蒋文伟 ;
杨广远 ;
赵明水 ;
杨淑贞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 (05) :77-80
[12]   北京山区典型树种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 [J].
杨芝歌 ;
史宇 ;
余新晓 ;
张艺 ;
陈杰 ;
王奇 .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 (02) :195-200
[13]   杨树人工林树干液流特性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的研究 [J].
刘文国 ;
刘玲 ;
张旭东 ;
袁玉欣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02) :96-101
[14]   桉树人工林冠层、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 [J].
时忠杰 ;
张宁南 ;
何常清 ;
邱志军 ;
徐大平 ;
高吉喜 ;
胡哲森 .
生态学报, 2010, 30 (07) :1932-1939
[15]   桉树人工林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J].
时忠杰 ;
徐大平 ;
张宁南 ;
邱志军 ;
胡哲森 ;
郭俊誉 .
林业科学, 2009, 45 (11) :135-140
[1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柠条(Caragana korsh inskii)树干液流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J].
夏永秋 ;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8, (04) :1376-1382
[17]   马占相思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马玲 ;
赵平 ;
饶兴权 ;
蔡锡安 ;
曾小平 ;
陆平 .
生态学报, 2005, (09) :2145-2151
[18]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特征及其成因 [J].
钟继洪 ;
李淑仪 ;
蓝佩玲 ;
廖新荣 ;
廖观荣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3) :44-48
[19]   应用热脉冲技术对胡杨树干液流变化规律的研究 [J].
白云岗 ;
宋郁东 ;
周宏飞 ;
柴仲平 .
干旱区地理, 2005, (03) :373-376
[20]   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树干液流研究 [J].
孙慧珍 ;
孙龙 ;
王传宽 ;
周晓峰 .
林业科学, 2005, (03)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