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柯新利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生产力; 区域协调; 补偿机制; 土地制度;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4.01.011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通过文献研究,对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以下趋势:耕地保护目标由区域内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区域间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由以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由耕地征用补偿转向基于耕地保护外部性内在化的耕地补偿进而逐步开展耕地保护区际补偿机制研究。由此从3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未来的研究重点:从空间效率均衡的角度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角度开展耕地区域协调保护研究;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开展耕地区域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以及从帕累托优化的角度研究耕地区域保护补偿价值标准,并据此开展耕地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41]   对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设想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李景刚 ;
刘志坚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2) :144-147+152
[42]   对保护耕地的再审视——从科学发展观谈耕地生产能力保护 [J].
蒋承菘 .
中国土地, 2006, (03) :14-16
[43]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思考 [J].
刁承泰 ;
黄京鸿 ;
王锐 ;
甘昭昭 ;
李翠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4) :62-66
[44]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陈雯 .
管理世界, 2004, (08) :37-42+155
[45]   集约化农区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徐艳 ;
齐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1) :12-20
[46]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效果分析及对策 [J].
艾建国 .
改革, 2003, (06) :45-51
[47]   中国农地保护:理论与政策分析 [J].
钱忠好 .
管理世界, 2003, (10) :60-70
[48]   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J].
郑海霞 ;
封志明 .
资源科学, 2003, (05) :33-39
[4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J].
黄贤金 ;
濮励杰 ;
周峰 ;
葛向东 ;
张晓玲 ;
彭补拙 ;
李宪文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670-676
[50]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施途径构想 [J].
王万茂 ;
余庆年 ;
赵登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3) :64-69